在民国动荡的年代,《戏台》这部作品让人们在荒诞与讽刺的氛围中体会到了浓厚的悲凉情绪,同时,观众也见证了艺术家的尊严和规矩的坚持。此外,该作品对历史变迁中民众命运的揭示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军阀蛮横 肆意扭曲规则
在民国军阀混战的年代,北京城的统治者频繁更换。出身低微的大帅入城后对戏曲艺术充满热情。尽管戏票已售罄、演员身体不适,他却利用手中权力强制要求观赏戏曲。这种对规则的无视和权力的滥用,使观众在荒诞的情境中感受到了深刻的讽刺意味。
荒诞表演 权力下的失语
大帅指定送包子的人扮演楚霸王,现场观众中有人跪地,有人强忍情绪,大多数人虽不情愿却也纷纷鼓掌叫好。即便观众们看穿了台上这位楚霸王演技生疏,面对大帅的赞赏,他们也只能随声附和。这一幕荒唐的场景揭示了权力压迫下的集体沉默,成为了现代观众感到悲凉的重要原因。
真霸王现 坚守艺术尊严
在观众感伤之际,这位老艺术家通过一出戏演绎了真正的霸王形象。他的执着和对世界的强烈呼唤令人深受感动。在2014年的采访中,面对易立竞就抗争价值的提问,他强调必须有人站出来发声,否则后代可能会对屈服于强权的先辈感到愤怒。十载光阴,《戏台》通过角色的口吻向观众揭示了世界应当遵循的秩序。
对抗荒诞 守住喜剧体面
电影落幕之际,真霸王手持枪管,引领戏班完成了《霸王别姬》的演唱,以艺术家的尊严抵御了时代的荒谬。那位老者捍卫了喜剧的尊严,使得观众在欢笑之余,心中亦有所思,散场后仍愿坐在银幕前多待片刻。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让人深感钦佩。
揭露命运 百姓的生存逻辑
《戏台》一剧对历史变迁中民众生活状况的揭示令人震撼。该片从民众的饮食与观赏戏曲的视角入手,并以这一场景作为结尾。在剧中,由陈大愚饰演的处长角色,无论政权如何更迭,其地位始终未变。只要民众能够看到戏、填饱肚子,他们便不关心统治者是谁,这一现象映射出民众生存观念的麻木。
对比联想 似《茶馆》的悲叹
这部作品让人不禁想起老舍先生的《茶馆》。两剧均以北京为背景,《戏台》中的民众与《茶馆》中的民众有着相似之处,对当权者的认识较为模糊。他们受基本生活需求所驱使,隐晦地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腐朽与衰败,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悲叹。
您觉得在《戏台》这部作品中,艺术家的尊严还是民众的生存法则更能映射出那个时代的凄凉?欢迎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