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下泽连斯基低头!内外交困他能否平息民怨?

乌克兰近期因总统泽连斯基针对反腐败机构法案所采取的措施,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动乱,国内民众持续进行抗议示威。与此同时,在国际层面,欧盟对乌克兰施加了压力。这一事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法案撤回风波

24日,泽连斯基作出决定,取消之前颁布的法案,这一举措是为了维护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及其专属反腐败检察官办公室的独立性。在此之前,他出于对俄罗斯影响力的担忧,曾试图降低这些机构的权力,并提出了相关法案。该法案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给乌克兰反腐败工作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民众抗议浪潮

法案发布后,很快在乌克兰多个城市激起了自2022年2月以来的最大规模抗议浪潮。众多市民纷纷加入其中,他们担忧该法案将显著削弱反腐机构的权威和效率。此次大规模抗议活动凸显了公众对反腐工作持续进行的迫切期望。

政府权力扩张

乌克兰遭遇危机后,在泽连斯基的领导下,该国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在多个领域扩大了总统的权限。2022年3月20日,泽连斯基宣布对全国性电视台实施管控;同时,他亦下令中止了数个政党的运作。至2022年年底,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媒体集团及记者的监管力度。截至2023年8月6日,政府已组建了由其直接管理的工会团体,该团体旨在取代之前存在的工会组织。

背后利益纠葛

泽连斯基在遭遇大量反对声音及压力之际,决定撤销反腐败机构的独立地位。此举一方面暴露出他对民意的不予理会,另一方面意在保护其亲信。据国外媒体披露,该机构先前曾对泽连斯基所在政党的立法人员及总统的亲近人士展开调查,这种利益纠葛导致法案的推进过程充斥着争议。

外部力量施压

乌克兰的西方盟友对反腐败机构独立性的削弱表示了不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发言人向基辅发出警告,指出法治和反腐败是加入欧盟的重要前提。外部压力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撤销法案的多个关键因素之一。

治理模式反思

乌克兰政府所采用的依赖俄罗斯以规避责任的管理手段,导致工会、媒体及反对党均受政府控制,进而形成了路径依赖现象。当面对设立反腐败机构的挑战时,这种治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暴露无遗,并引发了公众对乌克兰未来治理方向的热烈讨论。

乌克兰在反腐败机构议题上所引发的持续争议,或许会对国内政治局势以及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观感产生何种重大影响?我们衷心期待您的点赞与分享,并欢迎在评论区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青岛自由行旅游网 www.xinhaosh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