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午后期,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智能教育论坛上,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布会隆重开幕。此次发布会推出了教育界首款具备自主控制和自我管理功能的巨型模型——“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其惊艳亮相吸引了广泛关注。这款模型将对教育行业产生何种影响?我们不妨一同揭晓这一神秘面纱。
模型发布
7月26日午后,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智能教育分论坛中,一款名为“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的新产品正式与公众见面。此模型由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上海创智学院共同研制,依托“千问”基座技术,致力于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该模型不仅是一个知识库,更扮演着智能导师的角色,有望为教育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专家观点
在论坛上,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作为21世纪的核心,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将形成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将2025年定位为全球智能教育的元年,并强调我国正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华东师范大学的党委书记梅兵指出,教育领域的大规模语言模型有望成为未来教育生态系统重建的关键支柱。
模型优势
“启创•Innospark”相较于通用大模型,展现出明显的优势。该模型在确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和实施个性化教学方面表现出色。研发团队负责人周爱民教授透露,自今年9月完成备案手续以来,该模型将提供教案设计、作业批改等核心功能,进而成为百万教师群体的智能辅助工具。
核心突破
袁振国,作为教育大模型团队的首席专家,对模型的三大关键进展进行了深入剖析。首先,模型在价值观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依托超过10万条的教育语料库进行训练,成功融入了符合中国特色的教育培养理念;其次,在创造力培养方面,模型引入了神经坍缩理论,有效应对了教育数据长尾分布所带来的挑战。
论坛亮点
WAIC智能教育论坛集中讨论了“智能教育在中国:大规模模型、典型案例、创新成果”这一核心议题,吸引了全球范围内近2000位专家和学者参与。论坛全方位呈现了我国智能教育的实践成果,汇集了超过千个示范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我国31个省份。同时,论坛还举办了优秀案例的评选和表彰仪式,并对外发布了与智能教育相关的热点话题和趋势分析。我国首套《大中小一体化人工智能通识教材》已由论坛正式发布,这一举措旨在针对K至16岁年龄段的学生,填补人工智能素养教育领域的空白。
学校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连续五年负责举办该论坛。在2021年,该机构推出了名为“三维智适应学习系统”的新产品。2022年,该机构又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标准》。而在今年,该机构又推出了名为“启创·InnoSpark”的垂类大模型,持续为智能教育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智能教育领域的飞速进步,"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的发布无疑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模型预计将对教育行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