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同时也是张乐平先生115周年诞辰之际,巴金图书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不负祖国重托——重温《三毛从军记》图片展》的展览。这场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兴趣,使得公众的注意力再次聚焦于“三毛”之父及其杰出的作品。
展览揭幕意义
展览在关键时刻揭开了序幕,其所蕴含的非凡意义不言而喻。张乐平的继承者张慰军表示,他期望大家,特别是年轻一代,能够学习三毛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并重视维护和平。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马文运强调,巴金故居、巴金图书馆及张乐平纪念馆正携手研究《三毛从军记》的新颖解读方法,此举旨在深入探究经典作品的内在精神,构建富有文化内涵的场所,并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
张乐平的抗战经历
1937年,张乐平投身抗日宣传行列,手持画笔作为抗争的武器,详实记录了抗日战争的全貌。他历经湘、鄂等地,创作了众多墙绘作品,并带领漫画宣传队沿途不懈地推广抗日救亡运动。这些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照片,如今在“画家抗战记”篇章中与公众见面,生动呈现了他为抗战事业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三毛从军记》创作
1946年,张乐平以抗战时期个人亲身感受为灵感,创作了一部名为《三毛从军记》的连环漫画长篇。这部作品在《申报》杂志上得以连载。作为中国首部无字长篇漫画,《三毛从军记》以抗日战争为故事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三毛在军队中的生活,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荒谬。
展览内容篇章
展览分为三个展区。首先,"三毛"的成长历程部分展示了自1935年三毛形象首次公开亮相,直至1992年张乐平先生逝世,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三毛形象及其相关作品。接着,《三毛从军记》精选了一系列四格漫画的原版作品,生动展现了身材瘦小的三毛所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再现了多个戏剧性的场景。“画家抗战记”记录了张乐平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创作的漫画、海报以及速写等艺术形式的作品。
暑期活动安排
巴金图书馆在暑期特别开辟了主题创作区,举办了艺术创作体验活动。活动中,孩子们被引导绘制并印刷三毛形象。与此同时,图书馆还推出了现代作家抗战作品的朗诵片段,展示了杰出的抗战故事。这些作品将在阅览室和阅读区供读者欣赏。
文坛茶话交流
在展览开幕式的文学沙龙上,嘉宾们对“我们心中的张乐平”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普遍认同,张乐平通过三毛这一独特视角,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关键历史节点,其作品不仅具备艺术魅力,还蕴含着深刻的思考。与此同时,张乐平的子女们长期致力于重新发现和搜集三毛的更多故事。
抗日战争年代,文艺工作者运用文字作为战斗工具,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战斗精神和坚定意志,他们无疑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在本次展览中,您对哪些部分印象深刻?请您留下您的看法,同时欢迎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