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本应是人们享受舒适气候的时节,但恼人的蚊子却干扰了人们的安宁睡眠。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蚊子可能携带并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两种疾病,这一现象无疑引发了公众的普遍关切。
“两热”疾病危害
夏秋交替时期,蚊子活动显著增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负责人林炳亮主任与副主任张晓红强调,登革热以及基孔肯雅热这两种病症均能通过花斑蚊(包括白纹伊蚊与埃及伊蚊)的叮咬进行传播。这两种疾病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们不仅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同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两热”用药提醒
若不幸感染“两热”病毒之一,若体温升至39°C以上,则必须立即采取降温措施。然而,必须注意,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因为该药物可能引发登革热的出血症状,亦可能加剧基孔肯雅热导致的关节损伤。在此情形下,推荐优先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降温。若患者体温持续上升或出现不适,应每隔4至6小时补充药物,但每日用药次数不应超过四次。此外,还建议患者尽量避免将退烧药与感冒药同时服用。
区分“两热”病症
众多人士往往将伴随发热与关节疼痛的复合症状误诊为常见感冒,然而,实际上这可能是蚊媒传播疾病早期的警示征兆。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在临床表现上似乎相近,但本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尽管这两种疾病都由埃及伊蚊作为传播媒介,但它们在症状展现及潜在健康危害方面各有其特性。认识到这些区别,患者能够更加迅速和精确地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就医特别提醒
近期若曾前往热带地区旅游,回国后若在12天内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应保持高度警惕。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详细阐述旅行经历,以便医生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诊断病情,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措施。
防蚊措施要点
在病毒感染初期阶段,即在发病的前五天内,患者体内病毒载量较大,处于病毒血症期。在这一时期,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必须使用蚊帐,以防止蚊虫叮咬,进而避免病毒通过叮咬途径传播给他人。特别是对于抵抗力较弱的特殊群体,如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孕妇、婴幼儿和老年人,他们需要更加重视并加强个人防护。
清积防叮口诀
雌蚊在其生命周期内可产卵达六至八次,每次产卵量在两百至三百枚之间。繁殖过程中对积水的需求量非常小。空调排水盘、花瓶以及宠物水碗等室内隐蔽区域,均成为蚊子青睐的“高级产卵地”。这两种疾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防控的重点在于中断其传播途径。我们必须牢记“无积水便无蚊虫,无蚊虫叮咬便无疾病”的预防原则。具体措施包括翻倒盆罐、清洗容器、更换水源等,以清除积水。此外,还需加强室内外的防蚊措施。
请问您对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的预防措施是否有所了解?若本文内容对您有所助益,敬请给予点赞并予以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