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吃凉皮竟差点丢命!你还敢毫无顾忌地享受这消暑美食吗?

夏日消暑美食竟成夺命杀手,食用凉皮引发致命危机!

凉皮消暑后发病

近期,在金华义乌市发生了一起事故,一名29岁的男子(化名大壮)因食用凉拌皮而陷入生命危机。当天中午,正值酷暑季节,大壮的父亲下班后,在街头购买了一张凉皮,并将剩余部分放入冰箱保存。这张凉皮在冰箱中存放了三天,直至傍晚,大壮取出后,亲自制作了酸辣凉拌皮,一次性吃下了三大碗。

病状初显未重视

随着夜幕的降临,大壮开始出现腹泻的症状,腹泻情况严重,以至于他的排泄物只剩下液体。到了第二天,他仍然感到腹部膨胀和恶心等不适。他分析,这可能是由于高温天气导致的暑热,再加上食物的不洁,因此他决定前往社区诊所接受刮痧治疗。尽管如此,病情并未出现改善迹象,反而急速恶化,患者出现了包括呕吐、腹泻、全身无力、皮肤变黄以及排尿困难在内的多种严重症状,这些症状最终导致他不得不躺在床上休息。

医生判断病因

凉皮受到了医生的特别注意。急诊科的负责人陆远强主任,经过对症状的仔细观察,对米酵菌酸中毒的可能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省疾病控制中心对血液样本的分析结果证实了这一推测。陆远强主任进一步深入分析,提出凉皮可能是“椰毒假单胞菌”繁殖的场所,而该菌所分泌的米酵菌酸具有极高的毒性。

米酵菌酸特性

米酵菌酸的毒性极为强烈,仅需极微量的存在——仅1毫克——就可能造成致命风险。该物质对高温表现出极高的耐受性,同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即便经过重新烹饪,其毒性仍难以彻底消除。另外,中毒的早期症状常常被误诊,而且截至目前,医学界尚未发现针对这种毒素的有效解药。治疗主要依靠血液净化和对症支持疗法,其成功率极为有限。

食源性疾病杀手

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米酵菌酸中毒已成为我国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而言,中毒患者的死亡率超过了40%。专家指出,夏季是该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

夏日饮食需谨慎

长期储存的湿润米粉产品、长时间浸泡的食用菌类和发酵工艺不当的谷物加工品,都可能成为椰毒假单胞菌繁殖的场所。在气温较高的时段,若食品在常温下放置数小时以上,或者是在冰箱内过夜,一旦发现食物出现酸腐、粘稠或者怪异的味道等异常情况,消费者应立即停止食用。

在夏季的饮食活动中,对食物的保存状况及新鲜程度应给予高度重视。你是否在炎热的夏季遭遇过食物出现变质现象的情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青岛自由行旅游网 www.xinhaoshan.cn